
黃金期貨是一種基於黃金價格的衍生性金融商品,允許投資者透過合約買賣黃金,而無需實際持有實物黃金。黃金期貨主要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ME Group)旗下的COMEX(紐約商品交易所)進行交易,其標準合約單位為100金衡盎司
金本位制度是一種貨幣體系,其中各國貨幣的價值與黃金掛鉤,並允許自由兌換。該制度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,並在20世紀初達到巔峰
金本位的發展歷程
- 經典金本位(1870-1914年):
各國貨幣與黃金直接掛鉤,確保貨幣穩定性,貿易順暢 - 戰間期的混亂(1914-1944年):
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金本位崩潰,各國貨幣政策開始脫離黃金 - 布雷頓森林體系(1944-1971年):
美元與黃金掛鉤(35美元=1盎司黃金),其他貨幣則與美元固定匯率 - 美元與黃金脫鉤(1971年):
美國總統尼克森終止美元兌換黃金,正式結束金本位
金本位對現代黃金市場的影響
雖然金本位制度已經終結,但黃金依然被視為貨幣體系中的重要資產。各國央行仍持有大量黃金儲備,而投資者也將黃金作為對抗法幣貶值與通膨的工具
黃金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財富的象徵,並在現代金融市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避險資產:
黃金通常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或市場劇烈波動時受到投資者青睞。例如,在金融危機、地緣政治衝突、通膨飆升等情況下,黃金往往成為資金避風港 - 抗通膨工具:
黃金的價值不受單一貨幣影響,長期來看能對抗通膨壓力,保持購買力 - 全球央行儲備:
各國央行普遍持有黃金作為外匯儲備的一部分,這進一步增強了黃金的價值穩定性 - 貨幣對沖:
由於黃金以美元計價,當美元走弱時,黃金價格通常上漲,提供了一種對沖貨幣貶值的工具 - 多元化資產配置:
黃金與股市、債市的相關性較低,能夠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,提高資產穩定性
1. 交易所與標準合約
- 主要交易所: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ME Group)
- 合約單位:100金衡盎司
- 最小價格變動單位:0.10美元/盎司(即合約價格變動1點代表10美元)
- 結算方式:實物交割或現金結算
2. 槓桿與保證金制度
黃金期貨交易通常使用槓桿,投資者只需支付合約價值的一部分作為保證金即可進行交易。例如,若黃金價格為2000美元/盎司,一張合約的價值為200,000美元,但投資者可能僅需支付5%-10%的保證金,即10,000-20,000美元
3. 相關期貨商品

- 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:
當經濟不確定性增加(如金融危機、通膨上升、地緣政治衝突),投資者通常會買入黃金作為避險資產,推高黃金價格 - 美元指數與利率變動:
黃金與美元通常呈負相關關係。當美元走強或美國聯準會(Fed)升息,黃金價格可能下跌;反之,美元走弱或降息時,黃金價格可能上升 - 通貨膨脹與央行政策:
黃金被視為抗通膨資產,當物價上漲(如CPI增長),投資者可能轉向黃金保值 - 央行的黃金儲備政策
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或拋售行為影響黃金市場供需,例如中國與俄羅斯央行增加黃金儲備時,可能支撐金價 - 市場投機行為:
投機者(如對沖基金、大型機構投資人)的交易策略與市場情緒,也會影響短期內黃金價格的波動
元大期貨 林鈞豪
YUANTA FUTURES
黃金期貨是一種高度靈活的投資工具,適合用於避險、投機與資產配置。然而,由於市場波動大且槓桿風險高,新手投資人應該深入了解市場機制,掌握風險管理技巧,才能在黃金期貨市場中穩健獲利